回首2024年,出海、健康照明、AI、绿色低碳、以旧换新、低空经济等成为2024年照明行业的关键词,勾勒出2024年照明行业的发展轮廓。华章新启,展望 2025年,照明行业将驶向何方?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该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照明行业生态系统?照明企业又该如何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挑战?本期年度盘点将聚焦创新与信心,诚邀在行业耕耘多年的照明专家共线年照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谋划未来前行的方向,共绘照明行业新蓝图。
1、一个不够乐观。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是逆全球化,由效率、效益第一,变为国家安全、国内就业第一,特别是特朗普组建的群“鹰”荟萃新一届政府,为摆脱中国供应链,会继续打压我国,欧盟经济的衰退也会给出口带来不利影响,新市场的开拓需要时间,规模较欧美还有差距。
2、一个积极期待。为促进国内循环,今年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充裕;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措施,资金不是投到制造端,而是直接给予消费端,出现“国补”项目秒光、南京“房票”火爆的现象,国内消费值得期待。
3、一个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带来了新的科技周期,影响是全方位的,和以往的技术革命不同,它是非渐进式地影响很多行业。华为的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等技术加入后,已经冲击了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也带来新机遇,包括我国汽车照明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近期OpenAI的o3测试版公布,其覆盖领域、推理速度都大大超越人类,分析和推理能力超越99.9%的普通人,综合能力达到0.1%-1%的人类水准。AI将大大加速生物医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人们的寿命。应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
在照明检测仪器设备方面,未来国产设备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扩大,包括美国和德国等要求最高的市场,也会向高品质的中国仪器设备开启更大的门。
1、紧跟政策赋能。要重点关注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挖掘自身沉淀多年的优势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布局依靠内需提振增长的产业链上下游,了解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融合和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低空经济、新能源、智能家居等重要转型领域的发展方向,并从中找准自身定位,作出正确战略决策。
2、优化产品结构。要重点关注低碳、智能、健康几个关键要素,加大研发投入,通过AI、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产品的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柔性化水平,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单品,同时借助数字化力量实现降本增效,开发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3、创新营销模式。要重点关注营销服务型生态,关注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以服务、体验和整体解决方案为主导,构筑营销“制造+服务”新业态,加强品牌建设,扩展销售渠道,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当下,我认为最坏的时候已经渐渐过去,随着国家财政开始全面刺激内需和经济,对于照明企业而言,应重点关注以上三个方面,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和挑战,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JNTY.COM以全新的姿态迈进充满希望的2025年。
2025年,从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我个人认为两大方向:“灯饰照明化、照明灯饰化、功能智能化”的产品方向和“销售方案化、需求定制化、服务全案化”的流通消费服务方向。
AIGC和AI新技术也将会在企业生产和管理上广泛利用。照明产品的艺术化、智能化将成为智能家居照明的产品主流;装饰灯复古风会有一个上升的趋势——欧式、美式、法式、意式等的简约复古风也会成为装饰灯的一股清流,带来新的活力;随着东方文化的出海,新中式概念的装饰灯也将会有新的突破,向“简(简洁)、美(形美)、轻(轻巧)、意(意境)”的设计方向创新,有望跟着文化出海。2025年,在“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等重大利好政策的激励下,照明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地缘政治、逆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外部环境将继续,全球经济步入全新周期。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继续复杂多变且充满不确定性。
我个人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第一,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第二,完善并不断提升的供应链配套,第三,优秀的工程师和各类人才红利。在2025年,政府也明确将采取宽松财政政策和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步入成熟阶段的照明行业整体规模平稳,存量市场博弈持续;中国照明行业正在从“照明大国”向“照明强国“迈进。
我个人看到的机会点在于“产业链的结构性变革”、“行业边界的拓展”和“国际化布局”。
- 尊重并接受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新常态,行稳致远。更加关注企业的“质量”及核心能力的打造。
- 继续增加研发费用,提升产品价值,并合理定价,拒绝”劣质低价”,提升用户体验;
- 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合理推动国际化;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及国际税法要求。
我个人预测,2025年照明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进一步出清,待供需趋于平衡后市场稳定。期待行业内部停止恶意竞争(尤其是头部品牌),维持行业合理平均利润率,引领照明行业健康发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随着全球政治及商业局势进一步明朗,照明企业出海产能出海以及海外市场本土化将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建议有需求的企业进一步考察可转移区域及方式,有备无患。
我始终坚信未来的照明行业必将由“以照明为主营业务的物联网企业”领军前行,并且以”AiOT 环保+健康“驱动两位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而结合传感器驱动的自适应智能照明系统,将逐步成为刚性需求,并成就一批新的头部企业。当前及未来可见短期内尚未看到头部企业於智能照明推出一锤定音的示范性技术架构与论述,似乎也给了国内外无数企业机会:且看物联网照明时代谁将问鼎称霸!
2025年,外部坏境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传统的照明大区域需求不稳定,但海外新兴市场仍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国内需求不足,出海企业剧增,产能过剩的情况也将持续。照明是刚需行业,随着全球范围内部分新兴地区制造业崛起,海外本土化制造也开始对中国照明企业形成竞争。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照明行业生态系统需要有差异化、创新的技术和产品,而不是停留在价格竞争的阶段。同时,可靠的产品和良好的品牌口碑也有助于国内照明企业进入到海外高端市场。
呼吁行业同仁当有长远的规划,不能仅靠价格战涸泽而渔,更不应将国内的竞争习惯延至海外市场,需要依靠更加创新的产品和良好的品质与海外照明企业一较高下。
我预判2025年仍是极具挑战的一年,从需求端来看,并无显著回暖迹象,而供应端从上至下,依然产能过剩、价格恶性竞争。另外,随着特朗普就任后,可能美国新的对华策略会使得我们企业改变过往的投资方向,也不排除新的政策会造成企业过去几年的海外投资无法获得有效回报,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务压力。当然“走出去”是企业的必经之路,但需要企业不但要充分解读贸易政策,还需要充分评估和调研走出去目的地的适合性、合理性、可持续性,更是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宗教文化、人事、财税、法务、关务等诸多因素。
另外企业不仅只考虑海外市场,国内市场也是潜力很大,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年轻一代人群会带来巨大的高品质、健康的、多功能的、充满设计美感的照明品牌和照明产品,而中国发达的线上渠道和互联网消费习惯的建立也赋予新的企业和新的品牌取代传统渠道的绝好商机,所以国内市场不妨提前进行尝试和布局。
对于未来几年,在全球经济、保护主义、地缘局势等方面去推算,产业的竞争必然更加的残酷。客观来说,应该在五个方向的发展有着可持续发展机会的:
不同企业有自身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我觉得更多还是会选择自己能驾驭的产品和技术能力去规划,越是艰难越要考究自身的上游资源整合优势,减少盲目的外溢风险。
智能化,网联化是LED照明的下一站。AI或许会加速这一进程,因此在智能照明这个领域会有很大的突破和发展。一旦技术瓶颈被打破,会诞生一批新的照明力量形成新的生态链,进而逐步构建照明产业梯度。目前有能力有意愿的公司都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包括上游的零部件和下游的市场客户端,智能应用场景。
LED不光可以用在照明领域,在其它光电领域也可以大显身手。目前的Mini/Micro LED 投资不断,未来在显示领域也会成为下一代核心技术。VCSEL激光器件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上也有很多创新应用。UV LED量子效率快速提高,未来在健康领域也会逐步替代传统技术。光电科技在生物医药,医美领域也有很多应用和突破。这个既需要企业自身的摸索,也需要行业乃至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逆境恰似磨刀石,困境催生成长,焦土孕育生机。照明企业需要在困境中沉下心来,冷静反思自身发展轨迹,全力探寻破局之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之光网在此引用松下照明黄忠明先生和崧盛股份吴森先生的话语来呼吁照明行业的各位同仁: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变局中,要敏锐洞察机会,鼓起勇气去做艰难却正确的事情,同时应当有长远的规划,不能仅靠价格战涸泽而渔,更不应将国内的竞争习惯延至海外市场,而是要通过创造卓越的、创新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为中国消费者精心营造更具价值的光空间体验,与海外照明企业一较高下,凝心聚力,携手并肩,共同迎接并奋力推动照明行业的磅礴发展。